最新進展!信用領域有望再添“新國標”
發布日期:2022-06-13 點擊:1364
近年來,各領域從業人員失信事件頻發,引發了社會信任危機。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個人誠信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98號),要求建立14類職業人群個人信用檔案。建立從業人員信用檔案與管理要求國家標準,提升從業人員職業責任感迫在眉睫。
5月26日,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服務貿易協會信用工作委員會等單位牽頭起草的《從業人員信用檔案建設與管理要求》國家標準研討會于線上召開。上海倍通企業信用征信有限公司作為起草單位出席會議并參與研討。
會議由全國社會信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周莉主任主持。周莉詳細介紹了標準的研制背景、總體思路和工作計劃。她指出,《從業人員信用檔案建設與管理要求》是依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關于下達 2021年第二批推薦性國家標準計劃及相關標準外文版計劃的通知》(國標委發[2021]23 號)立項的《從業人員信用檔案建設規范》國家標準,在研制過程中,為了進一步符合信用體系建設中對人員信用檔案的建設和應用的需求,經多方征詢業內專家意見,在檔案建設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了檔案管理的技術內容,提高了標準的適用性。為了使標準名稱與技術內容更加貼合,在形成征求意見稿的時候將標準名稱修改為《從業人員信用檔案建設與管理要求》。
會上,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員房慶,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信息中心教授級高工沈陽,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王偉,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韓福榮,中國市場學會信用學術委員會主任林鈞躍,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社會信用研究室副主任江洲,中國服務貿易協會信用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尚偉龍等40余位專家和起草組成員,圍繞標準征求意見稿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討,對標準征求意見稿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意見和修改建議。
建立從業人員信用檔案建設與管理要求國家標準,不僅有利于用人單位和服務對象等主體掌握自身信用狀況、支撐決策、建立對職業失信行為的長效約束機制、提升從業人員職業責任感,更有利于行業和社會信用環境的持續優化,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基礎性工程,對規范和促進我國各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